第(2/3)页 百姓们在知道这位仁善的皇帝死后,不用官府督促,很自觉的在自己门前插了一杆素纛。 商铺纷纷停业,青楼楚馆封门闭停,各家赌坊亦人去楼空,勋贵纨绔也在这段时间紧守家门,再不出去。 阁臣与礼部已然商议出了景和皇帝的谥号:大体天心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仁睿明哲思孝文皇帝。 庙号定为:仁宗 在腊月二十八日举行大行之典。 大典之后,便要等皇陵修造完成之后,才会将景和皇帝与殷皇后,以及董贵妃一声合葬。 虽然在景和初年时,陵墓便已便已开始修造,但下葬之日,或许还要等个三五年,因为那工程实在太浩大了。 而景和皇帝的棺椁,则与殷皇后与董贵妃一起,停在了奉安殿。 新皇之登基大典,则定在了来年的正月十五,元宵之日。 只是在些其间出了点头题,那便是新皇的年号迟迟不能定下。 本来众阁臣商议的新年号是:隆运。 取的意思是:隆昌达际,运国长远。 可惜这位新皇很不满,责令他们去改。 这在以前也不算什么新鲜事情,皇帝对自己的年号不满,要求阁臣以及礼部重新商义乌,也都正常。 就好比先帝景和,对于自己的年号就十分不满,想要自立年号,但还不是被阁臣们给挡回去了? 所以此时,阁臣们也没往心里去,左右不过是托嘛,在登基大典之时,若没有什么合用的年号,还不得咱们说了算?于是装模作样的又开始商议新的年号。 倒是真被他们商量出来了几个,比如:正嘉,万宪,或是顺康,宣同,之类的。 但总是称不了新皇的心意,于是,有关年号的事情,便一直托着。 阁臣们想着,没关系,大典之时必定要确立年号的,到时候这位年轻的至尊,肯定要在这里面选一个。 所以,阁臣们并不着急。 在平常人看来,这或许只是一件小事,但是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这是相权与皇权的较量。 虽然如今已经没有宰相,但还有“文渊殿”。 第(2/3)页